滿洲里國門景色
國門景區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,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,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。原有的第四代國門始建于1989年,2007年拆除,隨著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的不斷升溫和鐵路貨運量的持續攀升,原有國門已經不能適應中俄兩國貿易快速發展的需求。現在的第五代國門充分考慮到了中俄貿易的發展前景,鐵路由原來的一寬一準改建為兩寬一準,同時還預留了兩線準軌位置。第五代國門總投資約8200萬元,總長105米,寬46.6米,高43.7米,過橋高16.9米,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,建筑風格為后工業時代風格。該工程建設歷時僅100天,竣工的當天吳邦國委員長就登上了國門成為第一位
滿洲里第五代國門
登上該國門的中央領導人。滿洲里第五代國門目前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,是國家4A級景區。國門莊嚴肅穆,在國門乳白色的門體上方嵌著"中華人民共和國"七個鮮紅大字,上面懸掛的國徽閃著的金光,國際鐵路在下面通過。
登上國門,俄境后貝加爾斯克區的車站、建筑、街道、行人盡收眼底。國門對面不遠處是俄羅斯的國門,國門上"РОССИЯ"六個碩大的金色字母,格外引人注目,俄羅斯國徽鑲在國門北側的立柱上方。
后貝加爾斯克是俄羅斯聯邦赤塔州的一個小城,位于中蒙蘇三國交界地帶,距滿洲里市僅9公里,人口7000余人。
從后貝加爾斯克沿鐵路上行85公里即達博爾賈,博爾賈可直達蒙古國的額倫察市、喬巴山和塔木察格布拉格。沿博爾賈鐵路北上,石雷姆斯科耶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接;由此東行可直達海參崴進入日本海,西行經赤塔、伊爾庫茨克直入俄羅斯內地。
滿洲里原稱"霍勒津布拉格",是蒙古語,語意為"旺盛的泉水"。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名。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,素有"東亞之窗"的美譽。它背靠中國東北和華北經濟區,北鄰俄羅斯,西連蒙古國,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。
全市總面積730平方公里,人口23萬,居住著蒙、漢、回、朝鮮、鄂溫克、鄂倫春、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。下轄國家級的中俄互市貿易區、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、國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賚諾爾礦區和自治區級東湖創匯農業區。
滿洲里口岸地處亞歐第一大陸橋的交通要沖,是中國環渤海港口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的最便捷、最經濟、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,承擔著中俄貿易60%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。
滿洲里市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,魅力無窮,被譽為"北疆明珠"。